过渡政策考虑多方利益 北京积极推进教育公平——新华社记者就“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方案”专访北京教委新闻发言人
北京市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方案30日出台,未来3年内北京市将实施过渡政策,逐步推进教育公平。方案出台后,记者就相关政策解读问题,对话了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以下是对话实录:
记者:请为我们解读一下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
线联平:北京市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是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
《意见》明确了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应当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资源承载能力,二是学生家长在北京的就业、居住、社会保障等综合情况,三是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
北京市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力,在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与之相挂钩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并争取在2013年出台。
在北京市出台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办法之前和新办法公布后三年内,北京市将实行“过渡政策”。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选择在京参加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以及开放大学、网络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成人高考的考试录取。同时北京市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份同意后为学生提供高考文化课在京借考服务。
记者: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制定中,考虑了哪些因素?
线联平:目前,在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随迁子女达到41.9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9%,同时74.7%以上的随迁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
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不是单一的教育改革问题,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充分考虑北京市作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整体规划北京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协调推进就业、住房、人口、社保、学籍等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
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中非京籍人口达到700多万,社会管理体制逐步从户籍人口为主向覆盖常住人口转变,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要统筹兼顾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权益,尽可能地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来缓解升学压力,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权利和北京市中考高考录取比例不受影响。
北京市异地高考工作方案
关于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十二项说明
北京教委新闻发言人谈异地高考方案
北京:力争2013年建起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长效机制
北京教委:平衡京籍、非京籍学生升学利益难度很大
北京异地高考:2013年开放中职 2014年开放高职
北京出台“异地高考”过渡方案
推荐阅读:
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 阿庆:反对 肖兵:闹剧 晨雾:要理性
自主招生报考指南 北约 华约 卓越 同济 武大 中山
直击2013艺考现场 2013年艺考招生简章汇总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