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分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中国招生门户

高考改革 见成效还需转变教育理念

时间:2014-09-24 11:14:16    作者:报考114

      近期,《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浙江和上海率先成为了试点地区,并于9月19日推出了改革方案的细则。从方案的内容来看,“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考两次”成为基调,并且都取消了一二本等批次区别。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中还指出,语文、数学、外语+3门选考科目,高校确定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1门符合即可报考。上海的方案则是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

  高考制度的改革无疑是旨在让教育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为学生减轻压力,给其个性更多的发展空间,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当前,制度已经先行,这是改革的第一步,但如果教育理念不随之转变并跟上制度的步伐,恐怕改革很难见到成效。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高考的“迷恋”程度远远大于对于自我个性与兴趣的挖掘程度。学生们不在意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不去试图让自己的个性释放,而更愿意“埋头苦读”。于是,背负着重大的学习压力,背下来很多内容,却不知道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在哪。因为他们把高考看得太重要,甚至是看做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考上好大学就等于有了好的未来,无暇去顾及知识的真正意义。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不堪重负的学生自杀事件频发。这种理念之下,走出了更多高分低能的学生。种种现状已与教育的真正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学生去主动发现自我,挖掘自己在兴趣范围内的潜力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他们将孩子考上好大学,有一个好工作定为“成功”的标准,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兴趣。当孩子做一些兴趣之内而课业之外的事情,而被家长贴上“不务正业”、“不好好学习”甚至是“坏孩子”的标签,这是当下中国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的事。如此一来,孩子只有好好读书,考出好成绩,才能获得家长的认可,才能符合家长眼中的优秀和成功。

  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而作为专业教育机构——学校里的老师,在教育理念上同样存在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老师最重要的指标,所以老师就一味的要求学生做大量重复性的知识训练,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大量填鸭式的教育,让学生产生抵抗情绪,一些更愿意发展自己兴趣爱好、有个性不愿“死读书”的学生就被老师看作“刺头”甚至是“坏学生”。他们只认为考上好大学才是成功的、优秀的,而那些坚持自己的个性、做着自己喜欢而不被世俗认可的事情只能是“不务正业”。然而,只懂得生硬地背诵知识,从而应试取得高分的孩子又何以谈到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造力?

  如此,我们便不难发现,制度的改革只是改变教育模式僵化的一部分,真正要盘活整个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教育理念的转变才是关键。

  如果教育理念不发生转变,制度的改革,只是为学生换了几把困住自己的“枷锁”,学业压力依旧巨大,成绩依然是家长和老师判断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个性与兴趣依旧被压制,那么,创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如何形成?

  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先行,模式也开始逐渐踏上科学的探索之路,唯有理念及时转变,让教育的形式与内在同时符合教育规律,方能拨得旧有制度的“云开”见到改革成效的“日出”。

高校招生http://www.baokao114.net为国内较大的招生门户网威、丰富、及源。在各大知名站百度、谷歌,可直接搜索,排名均名列前茅,支持中英文搜索。同时历经5年在招生市育市中的培育,在高中生及家有广泛的用群体,目前这个群体已经扩展到家和社上有育以及育需求的广大人群。多家高等知名院校保持良好的合作系,有良好的声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