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4年前,2009年是中国的90后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高考场上,也是“弃考”现象第一次强烈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2009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为750万人,84万人没有报名,也就是说84万高中生放弃了高考这条传统的“跃龙门”之路。那么今年呢?聚焦这些放弃高考的孩子们,他们究竟为何放弃了高考的,他们放弃高考后他们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局地农村学生放弃高考比例超30%
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学生为什么放弃高考?昨天晚上,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栏目采访到了一位高三学生冯苏飞。冯苏飞是安徽歙县北岸中学的高三学生,今年的高中毕业会考后,小冯就离开了校园,跟随父母到江苏打工。
记者:你今年高三为什么放弃高考?
冯苏飞:主要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还跟不上大家的步伐,我觉得参加高考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就算去上大学了,只能给家里借钱,所以就决定高三就不读了,出来打工赚点钱。现在学一门手艺比在大学里混日子会好一点,而且赚点钱自己也可以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在现实面前,越来越多的像冯苏飞一样的孩子,选择走上一条更加"经济"的道路。在有些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的学生甚至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比例。
弃考真正原因:"性价比"越来越低
上了大学也前途渺茫,这是摆在许多农村考生和家长面前的现实问题。一位来自河南的学生家长在接受央广夜新闻节目采访时,说出了放弃高考背后的考虑。
记者:为什么不想让他考?
家长:学习不好,他几个堂兄弟都出去打工了,我看着不错。考走了,考上大学,在外面还没有学了技术打工挣钱多。
记者:你的意思是现在出去学个技术打工可能挣钱多一些,将来上了大学也未必能够找到工作或者能够找到一个挣钱多的工作是吗?
家长:像俺农村人肯定找不着啥工作。
记者:现在出去打工就很好找工作吗?
家长:高中毕业了,学技术的,小女孩有纺织的,男孩有盖建筑的。
调查显示: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如农民工
数据显示,2012年6月麦可思发布的一项对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但是统计局数字显示, 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比上年提高241元,增长11.8%。
很多大学生所学难以有用武之地。比如2011年毕业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财会专业的张丽(化名)至今工资仍只有2000左右。她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常德市的一家小型快递公司做财务,公司生意并不景气,公司的订单每天不超过50笔,工资仅能养活自己。
专家:大学已不再具备改变命运的影响力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让孩子高中毕业直接进入社会,恰恰说明我们的大学已经不再具备改变命运的影响力。
实际上,放弃对于绝大多数农村考生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语文、数学等多门课程还是同一位老师教授,有的孩子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课,还有的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而在另一边,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孩子,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却享受着相对较低的分数线。
寒门学子放弃高考的无奈之举:前途渺茫
原来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孩子会多一些,实际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高考的孩子们也不在于少数,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落空,上大学的成本和自己的现在条件的落差,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选择了放弃。
对放弃高考的学生进行一个调查之后发现,实际上放弃了高考之后并不是有很多选择放在这些学生们面前,而是充满了无奈。上大学前途渺茫,不上大学的前途也渺茫,弃考的学生可以选择的大多数一条以最基础的一些,比如说要求技术层次比较低的这样一个工作来开始他们的打工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可谓是高考的“黄金时代”,很多人因为高考而改变了命运。继上世纪90年代大学扩招以来,高考由原来的“独木桥”变成“立交桥”,上大学的道路突然间豁然开朗。可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在恢复30多年后,高考这个曾经激励无数学子前进的火种逐渐趋于黯淡? 教育的“高投入、低产出”,让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崎岖。拯救高考的灵魂是对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救赎,其价值远远大于对其内容和形式的变革。 报考114《http://www.baokao114.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