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分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中国招生门户

高考零分考生回忆 当年做法不值得

时间:2013-01-08 07:48:43    作者:报考114

  最早被媒体大规模报道的高考零分考生是2006年的蒋多多,随后有七八名考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如今,这些零分考生在哪里,做什么?当年的选择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改变?曾经的三位零分考生称,对制度的改变仅靠一时之激,是徒劳无益的。

  从拒绝到捍卫

  徐孟南

  22岁,安徽蒙城县人,2008年高考主动考零分,几门课共得143分。

  现在在江苏淮安经营一家猪毛厂。

  2008年高考,徐孟南场场考试都故意违规,在试卷上四处写着“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我是蒙城二中的……”他还在试卷的空白处阐述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但分数出来后,徐孟南没得0分,他得了143分。

  高考结束后,徐孟南到上海打工。一个月后,徐孟南悄悄从上海回到合肥,向媒体求助:他想上大学。但高考录取已过,没有大学愿意接收他。

  接下来的几年,他的生活被打工的“劳累、辛苦”充斥着。偶尔同学相聚,听到同学们的近况,他都不由感慨,“一步岔开,路就不同了。”

  这个念头促成了徐孟南的“悔悟劝学”行动。2011年5月,他找人做了一个木箱随身背着,里面放了4000多份宣传单,呼吁大家要好好参加高考,不要考0分。

  2012年,他建起“高考0分声”网站,讲述零分考生的故事,呼吁学生不要考零分,但要关注教育改革。

  徐孟南现在仍然想去读大学。“要出世先得入世。”他说,进入体制去了解它存在的问题才能改革它。

  艰难寻找梦想

  吉剑

  25岁,云南昭通人,2008年高考主动考零分,几门课共得168分。

  现在在浙江永康一家工厂打工。

  吉剑喜欢数学。高考时,吉剑并没有在试卷上答题,而是写下了一些数学论文及对高考的看法。还有小部分题目是胡乱填的。

  吉剑高考考了168分,但媒体报道了他想考零分的事情,引起了全国关注。但到了9月新生入学时,吉剑只好到各地打工,这期间他仍学习数学。

  这些年,吉剑辗转各地打工。高中刚毕业最窘迫时,他身上只剩下两块五毛钱。在他买馒头时,有个“穿着体面”男子像看乞丐一样看了吉剑,吉剑忍不住扭头痛哭。这些年,吉剑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今年8月,他花了将近2万元,注册了一家网站。这个网站,发布了吉剑所写的时评、杂文、物理、经济学及生理医学讨论文章。

  如今,一些在校生也会给他打电话,谈高考考零分的想法。他给对方的建议是,“要慎重考虑”。

  就读社会大学

  陈圣章

  24岁,湖南浏阳人,2007年高考4门课都考0分。

  现在在福建永春县开货车运土方。

  现在的陈圣章在福建永春开卡车运土方,八轮拉货大车是亲戚筹钱买的。早晨7点,陈圣章开始工作,直到晚上10点才结束,每天往复上百趟。

  2007年高考时,浏阳三中的陈圣章4门课都考了零分。高考第一门语文,他在空白处写下两竖行正楷字“为了中国的美好明天,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当时媒体曾问他,考零分能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吗?他回答:“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驱使我这么做。”

  高中毕业后,陈圣章“跳来跳去”,他做了药品推销员、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者,以及夜总会营销员。在2009年的烟花生意中,他亏了10万元。

  陈圣章的姐姐觉得弟弟几年来,成熟了,不再“那么固执了”,她说,“没考上大学是个遗憾,但能从社会大学学到东西也是好的。”

  陈圣章对自己高考零分的行为也不再“豪情万丈”,在经历了这么多失败后,他觉得自己当时想得“太简单”,“一个人的作用很有限,难以改变现状”。他依旧认为中国教育制度问题很大,他寄希望于一个“铁腕改革家”来改变现状。